发布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40
一、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城区河道、综合管廊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可参照国家相关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
(一)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
1.A级 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
2.B级 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
3.C级 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二)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1.A级 停落指数小于或等于0.5。
2.B级 停落指数小于或等于1.0。
3.C级 停落指数小于或等于1.5。
(三)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
1.A级 蝇类孳生地阳性率小于或等于1%。
2.B级 蝇类草生地阳性率小于或等于3%。
3.C级 蝇类草生地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
(四)下水管道蟑蟀成若虫阳性率控制水平
1.A级 下水管道蟑螂成若虫阳性率小于或等于1%。
2.B级 下水管道蟑螂成若虫阳性率小于或等于3%。
3.C级 下水管道蟑螂成若虫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
二、分级处置策略
加强城区河道、综合管廊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分级处置措施,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
(1)若达到C级及以上标准,不可懈急,应继续巩固成绩,查找差距,并争取更好的成绩。
(2)若超过C级标准50%以下,应查找超标的原因,注意环境治理,及时清理垃圾和各种动物的尸体及腐烂植物,堵鼠洞、抹孔缝以减少蟑螂的栖息,可适当提高化学防制的频率。
(3)若超过C级标准50%及以上,则说明防制措施未得到落实,应重新评估防制措施的差距,加强环境治理,修补孔、洞、缝隙,减少鼠类和蟑螂的栖息场所,疏通缓流水域,减少蚊虫幼虫繁殖,去除垃圾及腐烂物质,减少蝇蛆的孳生,同时提高化学防制的频率。
(4)应急情况控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或因周边环境改变而引发鼠类蚊虫、蝇类、蟑螂栖息场所变化和群体迁移,引发局部区域不同病媒生物密度增加时,应视病媒生物的种类快速采取相应的化学防制措施。防制鼠类,应较大面积投放第二代抗凝血剂灭鼠毒饵;防制蚊虫、蝇类,应选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并用超级低频容量施药的方法处置:防制蟑螂,应选用4%一6%高效氯氰菊酯,用滞留喷洒的方法快速处置。三、防制质量管理
要做好城区河道、综合管廊的病媒生物防制,就要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病媒生物服务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扎实做好质量控制。
1.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配备经过上岗培训且培训合格的防制人员,防制人员的数量视防制场的面积及病隙生物的侵害程度来定,一般每次作业人数不少于2人。指定现场作业的负责人,负责人由有中等职业水平、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认真且负责的人员担任。
(2)落实药物管理制度,实行操作人员实名领取药物消耗药物的登记制度;制定在不同场所、不同环境中安全使用化学药物的制度,防止污染食品。
(3)防制人员在现场防制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好施工完毕后剩余药物、包装、容器处置和器械清洗等安全制度。
(4)制定防制人员在防制前要“安民告示"的制度,保障防制工作顺利开展。
2.按规程作业 现场作业和防制措施的实施都应符合防制操作规程要求。
(1)根据季节变化安排好防制日程计划,在病媒生物的非密度高峰季节和密度巩固阶段,采用精确的施药的方法和精确的物理方法防制,防止依赖和滥用化学药物。
(2)在外环境采用滞留喷洒和空间喷洒技术时,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如药物的剂型、配制浓度、使用剂量,以及靶面吸水率、相关的操作要求。
(3)外环境中,在可使用灭鼠毒饵的部位,要使用相应的毒饵屋和警示标志;在可使用灭蟑毒饵的部位,要用毒饵盒等容器盛放毒饵,严禁裸投、裸放毒饵。
(4)在采用热烟雾技术对窨井、下水道防制时,做好警戒标志,注意安全。
3。实施质量监督制度
(1)设立质量监督员岗位,由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指派质量监督员到防制现场适时地进行防制效果的监督、检查,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纠正的意见和措施。
(2)质量监督员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资格,具有扎实的现场防制经验,能公正,公平地处事,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现场工作中,质量监督员应注意个人仪表,并佩戴质量监督员的标牌。
(3)质量监督员到现场监督、检查工作,要以现场防制的作业区为重点,根据情况扩大检查范围,认真听取周边群众反映的情况。
(4)质量监督员在现场检查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时,采用的方法要与现场防制人员采用的方法一致,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检查存在的问题。
(5)质量监督员在完成现场检查工作后,应填写现场检查结果意见表,重点填写的内容是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的措施和整改意见。质量监督员要迅速将意见表反馈给作业负责人。
相关新闻